2016年8月8日 星期一

1000萬人都說有效的輕鬆戒菸法


最近診所要開始看戒菸門診了,把好久之前看過的書再從圖書館借來看!
把心得整理一下,之後衛教的時候可以用。

這本書的作者也是很奇葩,本來是個成功的商務人士,不過深受菸癮所苦(每天最多抽100根,一共33年);就當他發現了「輕鬆戒菸法」後,開始從事戒菸的事業,現在他的付費戒菸機構遍布各大洲 (目前台灣還沒有)。

一般寫心得都會直接寫結論,不過這本書不能這樣用!因為前面的鋪陳太重要了,如果直接跳結論,想要戒菸的人應該會直接上一頁跳出了。

1. 吸菸是一個社會共業

在電影、電視劇中,常常為吸菸人營造出一種很酷的形象,或是像以前萬寶路廣告中深植人心的牛仔形象。有壓力、心情不好、工作繁重時,就應該來一根,才有辦法解決事情。甚至是大家朗朗上口的「飯後一根菸,快樂似神仙」。這些都是洗腦的方法,有時連不吸菸的人都會被這樣的刻板印象所深植人心。

而當大家都被洗腦之後,最後變成潛意識,進一步成為戒菸的壓力,連沒吸菸的人都會覺得戒菸的時候很痛苦,更何況是正在吸菸的人,原本心靈寄托的東西,突然被抽離後的恐懼感,也會讓人無法跨出第一步。

2. 吸菸就是吸毒

作者這種說法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言過其實,但是就生理學的角度看來,也不完全錯誤。雖然菸不是在管制的毒品之列,但是吸菸就是對尼古丁的成癮,並從生理上的依賴,變成情感上不能切割的一個部分。

從上面的論述,作者提出了戒菸時的兩種毒蟲:心理依賴 (大毒蟲),尼古丁成癮 (小毒蟲)

3. 破除迷思 ~ 消滅大毒蟲

書中絕大部分都是在處理這個部分的問題,舉証精采,礙於寫太長沒人會看,我只節錄一些看了很震撼的文字,有興趣真的推薦可以看看這本書。

不用再跟吸菸的人說對身體不好了!因為他們早就知道了,只是抱著逃避的心態,想說我的運氣應該不會那麼背吧?或是說隔壁老王抽了50年都沒事,還不是好好的。換個角度問問他們,你平常會逆向開車或闖紅燈嗎?如果你連過馬路都要左右看一看,為什麼要做一件一定會危害到你生命的事情呢?

抽菸可以解除壓力?其實抽菸本身就是一件壓力,菸抽完的時候要去哪兒買是種壓力、到禁菸區開會時是種壓力,覺得壓力緩解只是尼古丁在騙大腦而已,當體內尼古丁濃度下降時,又是更大的壓力。所以抽菸的人就像是買了雙高級皮鞋,不過不合腳又不敢退貨,只能在脫下鞋子時孤芳自賞,就像只有在抽菸時得到了解放,卻不敢試試看戒菸一樣。

抽菸可以排解無聊?很多抽菸的人都會說,工作很累,中間休閒就那5-10分鐘,抽根菸剛剛好可以排解無聊,順便提神醒腦一下。這些片段的時間可以做很多事,看一小段書,聽一段廣播,或是去走走找個寶可夢?要認知道抽菸本來就是一個無聊的行為,長期抽菸之後,血液中的一氧化碳濃度升高,更會讓人昏昏沈沈,處於一種不太想做事的無聊狀態。

抽菸可以放鬆?這個理由也很常被提到,但是你回想一下,如果你一天的時間,就只有抽菸時能得到放鬆,那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有壓力的;在你還沒有菸癮之前,你就不放鬆了嗎?還是你已經被尼古丁綁架,不知道怎麼放鬆了呢?

抽菸是一種社交活動?在以前可能是,但是現在,越來越多場所不能吸菸了,而且菸的取得那麼容易,巷口的便利商店就可以買到了,那種稀有而造成的階級假象已經不復存在;你還在覺得要抽菸才可以搏感情嗎?

只有當你從潛意識認為不再需要吸菸,才能好好處理尼古丁這個小毒蟲,生理的戒斷最多只要三週就搞定了,但是心理是一輩子的,只要環境的誘因出現,就可能再回到吸菸的路上了。

4. 錯誤戒菸法

這一段對我的衝擊是最大的,因為以往習慣使用的衛教手段都錯了,我們說明如下:

A. 意志力戒菸法
這個是最常聽到有人說的,我就靠意志力戒菸,我都可以參加馬拉松了,要克服菸癮一定沒有問題!但這就是最大的問題!當你把戒菸的層級提升到「意志力」階段,那麼表示你做出了一定的犠牲,表示你在心裡還是眷戀著吸菸的這個活動;就像使用意志力減肥一樣,你一定是眷戀著那不忌口、不運動的生活,而不能享受當下健康飲食、健康運動,當環境一改變,潛意識就會再去找那個你熟悉的溫柔鄉。

B. 減量戒菸法
一樣是依據作者的理論推導,當你不能享受無菸的生活,減量戒菸就只是讓你更享受剩下那幾根香菸的時光,而不是避免戒斷症狀的產生。就像有些人辛苦工作,就為了一年一次的特休,可以出國去放空幾天;但是換個角度想,為什麼不能享受工作的時光呢?為什麼工作就要和累、辛苦、壓力畫上等號。
如果想法不改變,那即使你最後一天只抽一根菸,還是不可能成功的。

C. 替代療法
不論是嚼口香糖讓嘴巴有事情做,或是去大吃大喝排解壓力,還是手指中間一定要夾個東西,都代表著你放不下;你覺得這些都是為了撫平心中的傷,可是你有換個角度想過嗎?心中真的有傷嗎?還是這些都是自己營造出來的假象?

5. 輕鬆戒菸法

作者提供的輕鬆戒菸法,就只有兩點:
  • 決定今後不再吸菸
  • 不再質疑這個決定,為戒菸而高興
所以,引用最近蔚為風潮的一句話來總結作者的核心概念,那些你認為的抽菸的好處,還是不能放下菸的理由...都是「假的」

6. 其他的協助

家人/朋友的幫助很重要,在前三週尼古丁戒斷期間,身體的不適可以有人談談,而大家也可以同理你的不舒服,這樣動機會更充分;另外,不論你是不吸菸,或是戒菸成功的人,都應該對還在抽菸的人,抱持著一種「慈悲心」,而不是去睥視他、唾棄他,這樣只會造成他的壓力更大,進而更需要尼古丁的慰藉;多一份關懷,說不定他正在戒不戒菸的決定中徘徊,就可以把他拉出來了。


最後來總結一下我的心得,作者以砍掉重練的方式來重新架構吸菸者的認知邏輯,希望他們從心中就愛上無菸的生活;這樣的風險很高,想必很多人也是一笑置之。但是,你們這些不敢踏出第一步戒菸的人,有什麼資格可以笑作者?本來就沒什麼好失去的了,戒菸不成功,你們也只是回到老菸槍的生活,如果成功了,那你在健康、金錢、自由所得到的回饋,都是賺到的不是嗎?

另外,也跟大家廣告一下國民健康署的戒菸服務計畫,有想戒菸的朋友,也可以就近諮詢,或撥打免費電話 0800-63-63-63

2016年8月5日 星期五

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



這次來介紹一本簡體書,
過一段時間再來寫怎麼買簡體書好了...
不然台灣常常缺書,都要等很久

這本書名翻譯的真是太神奇了!
英文原著的名字是:
"The Go-To Mom's Parents' Guide to Emotion Coaching Young Children"
Go-To Mom's 是作者經營的一個親子教養的網站。
因為台灣沒有翻譯,就去找了簡體版的來看

主要在講述的是照顧者如何讓小孩可以完整表述自己的情緒,
書中稱為「情感引導」,雖然書名翻的有點怪,但是內容還不錯,
幫大家整理一下

一開始不是介紹要怎麼做情感引導,
反而是把一些錯誤的父母教養方法提出來討論,分述如下:

  1. 控制型父母與放任型父母:作者希望達到的就是中庸之道,而不是過與不及,這樣兩種父母在生活中其實很常見。控制型就會常用威脅和命令的語氣對小朋友說話,例如:不要吵!全都給我閉嘴!三天不淮你們玩電動了!我數到3,把東西給我整理好,1、2、3!;放任型就是放牛吃草,反正孩子就是會瘋會野,不用管他啦,長大就會學好了。
  2. 輕視、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:這個錯誤我有時候也會犯,常見像是小朋友跌倒了,特別是男生,一坐在地上哭,就會被斥責...哭什麼哭,有那麼痛嗎?屁股拍一拍自己站起來!長期下來,孩子就不願意和你分享情緒了,反正爸媽也沒有好好想理解我。
  3. 採用外部的獎賞:作者一直刺到我的痛點呀!每個錯誤我好像都犯過...這個大家應該也很能體會,像是乖乖吃飯就可以看電視半小時;考試第一名就買台iPad;乖乖看醫生就可以拿到一顆糖果/貼紙...長久下來,孩子不會認知到做這件事有什麼快樂,而是為了得到後面的獎勵,就像我們這年代的人,讀書真的有樂在其中的,可以在下面回覆一下...大部分人都是為了得到知識之外的回饋吧?
  4. 以消極的後果做為處罰:作者在這段定義了兩種後果,一種是消極後果,一種是直接後果;例如:下午玩太瘋,結果晚餐睡過頭,沒吃到飯,肚子很餓,這是直接後果;而爸媽爆氣,說你那麼壞,明天不帶你去動物園了,這是消極後果。長期使用消極後果做為處罰的手段,小朋友只會更不敢面對錯誤,而選擇逃避或說謊...誰知道我今天不小心打破杯子,是不是就要沒收我的電動玩具(如果只是要求協助清理杯子的碎片或是把地板擦乾,小朋友會那麼恐懼嗎?)
  5. 消極的教養方法:遺棄(你那麼壞,媽媽不要你了)、體罰(當孩子還沒認知道做錯什麼事,就是一陣毒打)
接下來就提到情感引導的步驟:(這段標題也不是一看就了解)
  1. 播下種子:其實就是設定規範,清楚明白地跟孩子說明你的要求,這樣才不會讓小朋友誤觸父母的雷區。
  2. 觀察和判斷:其實就是要了解自己的孩子,個性如何、喜歡什麼、討厭什麼,並判斷在事件發生時,父母何時要出手介入。
  3. 聆聽:避免有評判性的語言,讓小朋友可以好好把他想的說出來。
  4. 發現並理解孩子的感受:對小朋友的感受給予適當的回饋,就像看診時要去同理病人不舒服的感覺一樣,小朋友會更願意把他對這件事的看法或他的感受說出來。
  5. 引導孩子解決問題:這段其實看「培養會思考的小孩」會有更詳細的論述,主要就是不要一直想幫孩子解決問題,你能幫他多久?只是讓他學會獨自處理事情的時間往後延罷了
書的後半段,就分述從嬰兒期、2-3歲、4-7歲,在教養上應該注意的重點。並提出一些例子做論述,使用上面提到的方法來處理。這部分寫得有點雜,有興趣的可以再聊聊。

最後,以「無條件的愛」做為結尾,為人父母是世界上唯一不能辭職的工作,讓孩子有個不論是生理、心理或社會上的避風港,何時何地都願意去理解、傾聽孩子,並和他們一同成長。

當然,也別忘了留些時間給自己和配偶,工作都需要休假了,何況是帶小孩這一輩子的事業,沒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,只會讓照顧的品質下降,爆走的機率上升而已!

小小的附註一下,小朋友對情感用辭的表達,有本書很值得推薦,可以在遊戲中學習到許多不同的情緒用字,以及會有什麼樣的表情,叫"Who is Happy?"